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长江楚友】荆州:湿地焕发活力,海岸线焕然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毕俊叶辉通讯员肖明宇)九回风的靖江,用“浅底鱼飞、鹿鸣、浪涛跃豚”的生态描述,书写荆州市保护长江的应对之策。 10月15日,2025年湖北省生态文化推介活动“长江之友”来到荆州,参观了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沙石洋码头文化创意园、白水滩湿地。置身于野生动物遍地的湿地和蝴蝶重生的海岸线,他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保护长江生态系统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扎实的成果。 “看,那头驼鹿正在湿地里行走!”当采集团成员跟随导游来到石所麋鹿自然保护区时,只见浩瀚的湿地里,数十只麋鹿啃着草地,目光投向河流,鹿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联合国。作为“中国驼鹿之乡”,泗首在1993年和1994年两个时期分别引进了64头驼鹿,经过30多年的保护,目前其种群数量已超过3800头,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驼鹿种群。 “为了给驼鹿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不仅会维护湿地生态,还会创新性地推出江豚研究+驼鹿科普+湿地旅游的循环。”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保护区游客人数将达到3万人次,调研团队将占其中30%以上。这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麋鹿保护,还能让周边农民收入增加40%。团员们沿着平台隐鹿观鹿,聆听湿地里麋鹿轻柔的蹄声,真切地体会到了荆州物种复兴背后的坚韧。 到达沙市洋码头文化中心后从湿地创意园开始,集团又遇到了“生态与人文”的惊喜。曾经挤满机械的货运站,如今已成为集工业遗迹展示、公共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空间。斑驳的龙门吊见证着这里的工业历史,沿河的生态廊道里长满了绿色植被。市民可以骑自行车欣赏河景,享受文化活动。您还可以参观一些最受欢迎和创意的市场。 “拆除了非法码头,整治了污染,改造了滨海产品。”工作人员立足靖江市沙市区海岸线综合整治,表示,阳泉文化创意园不仅成为了城市的客厅,也连接着长江的生态景观和文化记忆。当收藏团成员抚摸着码头的栏杆保存完好,看着偶尔有水鸟飞过,直观地感受到工业遗迹与环境美感的和谐共存。 白水滩湿地的生态修复成果也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进这片山水林田湖泊牧场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区域,你可以看到疏浚池塘的碧波、周边湿地廊道的雏形,以及忙碌种植水草的工人们。 “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水系维护、生态疏浚等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年度目标的65%。”介绍规划时,该负责人解释道,通过水系连通、湿地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该区域将成为一片绿色空间。未来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于一体。沿着廊道施工现场行走,看着远处白鹭掠过水面,聆听施工的工作人员讲解了“去化+绿化+管理”的系统方案,征集团成员也越来越理解荆州市“标本兼治”推进河湖管理的决心。 途中,队员们的收割机因荆州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而频繁停靠。每年,“靖江三宝”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落户”麋鹿3800余头,“迁徙”江豚101只,“遣返”中华鲟100万余尾。从沙石洋码头岸线改造,到白水沿岸湿地恢复,荆州正在采取切实措施保护483公里的长江入海口。建设柳林州地区生态廊道。 “荆州的每一次生态变化,都是共同保护长江的生动注脚。”征集团成员表示,将通过镜头和文字展现这座长江中游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保护长江母亲河。